甘肃省数字化车间认定是甘肃省为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下是对甘肃省数字化车间认定的详细介绍:
根据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相关文件,数字化车间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条件:
企业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在甘肃省内依法注册。
企业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和经营业绩,运营和财务状态良好。
数字化车间应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且软硬件资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如近三年软硬件资产投资达2000万元以上,不包含土建投资)。
技术条件:
数字化车间应建立了设备之间的工业通信网络,可以充分实时采集车间生产现场信息。
产品信息应贯穿设计、制造、质量、物流等环节,并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分析。
企业应使用安全可控的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通过数字化改造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研发水平:
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应在90%以上。
研发工艺数据和设计流程应通过统一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PDM)进行管理,实现产品工艺数据和设计流程的可控、可追溯。
制造水平:
企业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总数的比重(生产装备数控化率)应在70%以上,关键生产工序中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总数的比重(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60%以上。
数字化车间应具备全自动生产线,关键工艺参数实现数字化,主要数控设备和大型加工中心全部联网,生产制造指令实现网络化传输。
车间现场应实现数控设备状态信息实时采集、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
管理能力:
企业应采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基本实现采购、库存、销售、财务和生产计划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化车间应实现物料需求、计划排产、生产监控、产品销售、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
申报:
企业按照自愿申报和属地化管理原则,通过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或其他指定渠道进行申报。
企业需填写数字化车间申报书,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初审:
各市(州)工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企业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并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初审主要把关申报条件,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
评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组织专家对推荐的数字化车间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将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甘肃省制定的评价体系,对申报材料进行核查评审和实地核验。
公示与认定:
评审结果经省工信厅研究审定后,对拟定的数字化车间进行公示。
公示期满后,省工信厅将发文公布数字化车间认定结果,并授牌。
意义:
数字化车间认定有助于推动甘肃省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通过认定,可以提升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数字化车间认定还有助于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奖励:
对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的企业,甘肃省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如100万元),以支持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
此外,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的企业还将获得政策上的优先支持和宣传推广等优惠待遇。
近年来,甘肃省已有多个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这些企业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通过数字化改造,某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有效降低了产品不良品率;另一企业则通过引入智能装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总之,甘肃省数字化车间认定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